全站搜索
新闻检索
 
当前位置
新闻搜索
文章正文
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里瑟琦智库    2019-09-06 19:38:01    文字:【】【】【

1

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83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63所(含独立学院265所),比上年增加32所,增长1.22%。其中,本科院校1245所,比上年增加2所;高职(专科)院校1418所,比上年增加30所。全国共有成人高等学校277所,比上年减少5所;研究生培养机构815个,其中,普通高校580个,科研机构235个。普通高等学校校均规模10605人,其中,本科院校14896人,高职(专科)院校6837人。研究生招生85.80万人,其中,全日制73.93万人。招收博士生9.55万人,招收硕士生76.25万人。在学研究生273.13万人,其中,在学博士生38.95万人,在学硕士生234.17万人。毕业研究生60.44万人,其中,毕业博士生6.07万人,毕业硕士生54.36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790.99万人,比上年增加29.50万人,增长3.87%;在校生2831.03万人,比上年增加77.45万人,增长2.81%;毕业生753.31万人,比上年增加17.48万人,增长2.38%。成人本专科招生273.31万人,比上年增加55.78万人,增长25.64%;在校生590.99万人,比上年增加46.84万人,增长8.61%;毕业生217.74万人,比上年减少29.30万人,下降11.86%。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教育报考544.69万人次,取得毕业证书48.72万人。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248.75万人,比上年增加4.45万人,增长1.82%;专任教师167.28万人,比上年增加3.95万人,增长2.42%。普通高校生师比[20]为17.56:1,其中,本科院校17.42:1,高职(专科)院校17.89:1。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3.80万人,比上年减少3381人;专任教师2.19万人,比上年减少2082人。普通高等学校校舍总建筑面积97713.5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313.2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533.06亿元,比上年增加537.77亿元。民办高校750所(含独立学院265所,成人高校1所),比上年增加3所。普通本专科招生183.94万人,比上年增加8.57万人,增长4.89%;在校生649.60万人,比上年增加21.14万人,增长3.36%。硕士研究生招生735人,在学1490人。(摘编自教育部网站)

2

教育部:质量为先,实现来华留学内涵式发展。

来华留学事业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增进中外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其社会经济发展所需人才,作出了积极贡献。教育部明确提出来华留学发展要坚持质量第一,严格规范管理,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近年来教育部采取的主要举措如下:一是完善政策体系,依法依规管理;二是出台国家标准,明确基本规范;三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质量保障机制; 四是严格奖学金管理,保障培养质量。实施严格遴选、统一管理、预科教育、结业考试、年度评审等制度,有效保证了中国政府奖学金生的培养质量。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针对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制定和实施的全国统一的基本规范,这是来华留学生教育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性、基础性工作,为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基石。教育部将抓好质量规范的落实列入2019年工作要点,加大对高等学校的指导和监管力度,督促各高校提高发展质量、提升规范化水平,实现来华留学教育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奖学金是来华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有力提升了来华留学生源层次和水平。2018年共有6.3万名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在华学习,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12.8%。中国和180多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教育交流协议,支持双方互派学生到对方国家学习深造。2018年中国政府奖学金生中,攻读学位的硕博研究生占70%。(摘编自教育部网站)

3

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以教育“智变”赋能人的全面发展。

5月16日,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通过多年来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我们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日臻成熟,数字化教育资源愈加丰富,学习方式与手段日益多样,终身化教育体系不断完善。而“人工智能+教育”则能通过更加智能化的学习环境和教育体系,让每个人都能在不同的人生发展阶段根据社会发展和自身成长需要随时随地获得更加灵活的、定制化的和最恰切的教育,让学习与人的一生都能相伴相生,真正有机融为一体。以教育“智变”赋能人的适性发展。努力使不同性格禀赋、不同兴趣特长、不同素质潜力的学生都能接受符合自己成长需要的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永续追求。从早期的幻灯投影、广播电视技术,到后来的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再到现在的“互联网+教育”,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同时,也在不断向着满足不同个性学习需求的目标接近。未来的“人工智能+教育”将凭借更加精准智能的数据分析,不但满足人的个性发展需要,还要造就人的适性发展,即,让教育更加精细化地适应人的生理、心理、能力等各方面的特点,让人的所有个性都能得到完全充分的成长。以教育“智变”赋能人的高阶发展。在人工智能与互联网技术的联结下,教育将不仅打破时空的边界,还能实现与其他行业、领域资源的跨界融合,甚至跨越文化、语言的隔阂,实现“无边界”的教育,将全人类紧密联系在一起,真正形成互学互鉴、共融交流、同享进步的全球教育共同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基础。(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4

人工智能助教师专业发展的“荷塘效应”。

从2016年开始,就率先整体开展和推进“网络研修四项行动”,力求改变教师观念、创新教研模式,促进荷塘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突破难题,培训模式形成新格局。传统教研模式和培训方式面临三个急需破解的难题:一是教研活动组织难;二是价值追求协调难;三是研修数据采集难。创新发展,信息技术支持新模式,“基于网络赛评课活动为载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例研修新模式;“以学科名师工作室为主导、教师工作坊支持下”的主题研修新模式;“以网络联校为依托、直播课堂支持下”的同侪研修新模式。智能融合,精准教研发展新技术,智课终端内置AI课堂分析评测系统,将弗兰德斯课堂分析法和OCR识别、人脸识别、行为识别等多种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通过建立数据分析模型,从多个维度,包含教师的讲授、板书、巡视和师生互动,实现对课堂教学全过程和课堂环境的智能评估。实时生成的分析报告能够精准揭示每个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之间的相关或因果关系,帮助自我反思和自我认知,找到改进课堂教学的着力点和方向。(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5

2019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共同开创教育合作与人文交流的美好未来。

7月22日2019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今天上午在贵州省贵安新区交流周永久会址开幕。田学军强调,教育交流与合作在双方共建“一带一路”、深化人文交流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过去一年,中国与东盟各国聚焦创新发展、内涵发展、共赢发展、立体发展,在教育交流合作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教育交流周被列入《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和《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成为双方在教育领域最重要的机制化交流合作平台。双方赴对方国家办学稳步推进,学生、学者双向流动势头强劲。在工科大学联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等机制下,双方高等教育合作不断深入。中国高校已开齐东盟国家所有语种专业,东盟国家开设了70多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开幕式期间,各国代表共同为GET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创业挑战赛获奖选手颁奖、为“汉语桥”东盟国家青少年来华夏令营开营。交流周期间还将举办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国际论坛、中国—东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年会、中国—东盟高校智能科技教育合作论坛等10余项平行主题活动。(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6

第四届中东欧国家孔子学院夏令营开营:青年携手增进友谊,助力中国-中东欧合作。

7月22日,为配合“2019年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青年交流年”,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人文交流,献礼建国七十周年,孔子学院总部主办的第四届中东欧国家孔子学院夏令营在北京语言大学举办开营仪式,来自中东欧16个国家、31所孔子学院的千名师生等齐聚北京语言大学,出席了本次活动。中东欧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先行者和实践者。截至目前,中国与中东欧16国合作建立了34所孔子学院和44个孔子课堂,学员5.2万余人,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参与人数51万余人。总部设立的来华夏令营、“汉语桥”中文比赛、“孔子新汉学计划”等多个项目,受到各国青年学生热烈欢迎。2018年,总部为364名中东欧国家学生提供“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华留学。中国先后已经同10个中东欧国家签署双边教育合作协议,同8个中东欧国家签署互认高等教育学历学位协议,双向留学规模已经超过1万人,双方还成立高校联合会,校际交流空前活跃。(摘编自《人民网》)

7

清华大学:入地2400米建暗物质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启动。

7月20日,首个由清华大学作为独立法人单位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启动仪式在四川省雅砻江锦屏山隧道举行,标志着由清华大学和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中国首个、世界最深的极深地下实验室——“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进入加快建设新阶段。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项目面向超越当前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新粒子和新物理的重大基础前沿研究,开展暗物质直接探测实验、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以及核天体物理领域关键核素合成过程和恒星演化等基础科学前沿研究,探究极深地下近零宇宙射线本底条件下各类基础前沿领域探测新机理、新方法、新技术,发展极低辐射本底屏蔽新方法与新技术,为我国粒子物理和核物理领域的重大基础前沿物理问题研究提供平台支撑。该项目将提供一个近零宇宙线本底的地下辐射计量平台,可以解决极弱放射性基准测量和低剂量率刻度的难题,为我国建设完善的辐射计量基准提供实施条件,推动海洋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生物学等交叉领域的研究,为这些学科领域提供一个国际一流的极低本底交叉创新平台。(摘编自清华大学新闻网)

8

北京大学:“薪火计划”助推青年扎根基层。

2019年初,北京大学提出深入基层“薪火计划”,在五四运动10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育人工作中进一步强化思想引领,教育激励青年学生把热爱祖国作为立身之本,将深入一线作为成才之基,奉献祖国、奉献人民,努力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和“圆梦人”。该计划被概括为“十百千万”四个关键词,分别对应:联系10个重点省份举办省情日、省情周活动,选拔100名选调生校友导师并邀请回校开展百场“我在祖国基层”报告会,为1500余名北大选调生建档立卡,发动1万名学生以主题党团日和各类社会实践的形式,走出学校、深入基层,在实践中学习。选择:传承北大人的家国情怀。据了解,2018年,北京大学首次提出并实施“红绿蓝”三色就业战略,分别对应基层红、国防绿和国际蓝。近年来,北京大学赴基层和西部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大幅增长,2019届毕业生到国家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就业人数继续稳中有进。截至7月初,赴基层和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已达559人,再创历史新高,其中429人签约29个省(区、市)的定向选调生和人才专项引进项目。(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9

复旦大学:新视野,新路径,“构建中国特色传播学学术话语体系”学术对话会举行。

2019年6月28-29日,《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共同举办“新视野、新路径:构建中国特色传播学学术话语体系”学术对话会。这是国内新闻传播学领域科研机构与 《中国社会科学》首次共同主办学术会议,就构建新闻传播学术话语体系展开讨论。数字化全媒体的时代背景下,传播实践和交流格局发生革命性变化。抓住机遇,顺势而进,加快推动中国特色传播学学术话语体系构建,激励独创性的理论贡献,已具有前所未有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复旦大学新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作为传播学领域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始终致力引领中国传播研究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扩大中国传播学在全球的影响力。

10

上海交通大学:举办“新形势下国家海洋战略与创新能力建设”高峰论坛。

为贯彻落实“海洋强国”国家战略,推动国家海洋战略实施,构建海洋发展创新能力,7月16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上海交大国家战略研究院承办的“新形势下国家海洋战略与创新能力建设”高峰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举行。在全球化时代,海洋已成全球竞争和大国博弈的焦点。国家海洋权益, 乎一国的荣辱兴衰。海洋战略是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全局,从“海洋大国”跃升到“海洋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本次论坛以“国家海洋战略与创新能力建设”为主题,紧贴当前国家发展的形势和任务,海洋领域的各界专家学者齐聚上海,共商国家海洋战略发展,共论国家创新能力建设,具有十分现实和深远的意义。受邀的各位报告嘉宾聚焦海洋领域,从海洋安全、海洋装备、海洋科学、海洋通信、极地问题等多个视角展开研讨,分享领域内的最新创新成果和研究前沿,并与参会嘉宾和听众进行了互动交流。论坛期间,与会嘉宾还共同参观了“交大与海洋”系列成果展。(摘编自上海交通大学新闻学术网)

11

浙江大学: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赛事工作研讨会在浙大举行。

7月22日,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赛事工作研讨会暨华东五校联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合作项目组工作研讨会在浙大紫金港校区举行。专家学者围绕“发挥赛事育人功能,深化双创教育改革”主题进行交流研讨。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高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作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抓手,并在推进创新创业大赛的进程中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于今年年初启动以来,4月13日报名工作正式启动,6月13日举行了大赛新闻发布会,并参与2019全国“双创周”同期活动,举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全国启动仪式。预期全国总决赛将于10月中下旬在浙江大学举行。(摘编自浙江大学求是新闻网)

12

同济大学:2019年“华杰国际交流助学基金”座谈交流活动举行。

7月16日下午,2019年同济大学“华杰国际交流助学基金”座谈会在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总行举行。,“华杰国际交流助学基金”由两位校友于2014年向同济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资500万元设立,是资助品学兼优、有志赴德求学的同济学子的无息助学贷款公益基金。基金每年资助名额约10-20名,学生的还款将汇入校基金会专用账户,并注入本基金循环使用,以资助后续申请者。2019年,经前期宣传、学生申请、院系审核、基金工作委员会评审、校内公示、基金管理委员会终审等过程,共评选出17名符合条件的学生获得该项基金的资助。目前,各位获助同学将陆续踏上赴德求学之旅。(摘编自同济大学新闻网)

13

中国传媒大学:与英国高校或将在海南共建电子竞技专业。

7月3日至10日,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廖祥忠率团出访英国考文垂大学、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和爱尔兰科克大学、都柏林城市大学四所高校。廖祥忠与诺丁汉特伦特大学校长爱德华•派克教授商定可在电子竞技方面开展深度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协同发力,在海南打造国际一流的电子竞技、设计与数字创意专业,抢占学科及产业建设制高点,积极推进产学研创新中心建设。(摘编自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网)

14

新华三集团:“数字大脑计划”推动教育信息化2.0时代智慧校园建设。

7月23日,由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网络应用分会主办,西北民族大学和紫光旗下新华三集团(以下简称“新华三”)协办的“新型智慧校园专题研讨会暨西北民族大学智慧校园建设成果展”在兰州如期举行。来自教育行业的专家,以及全国高校的信息化领导济济一堂,共同探索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前沿趋势与技术,共享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成果。对教育而言,加快《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落实,实现数字资源服务普及、网络学习空间覆盖、网络扶智工程攻坚等目标,需要让数字化技术真正服务于师生的学习与工作。对此,新华三集团副总裁、科教文卫事业部总经理傅强表示,凭借在教育数字化领域多年的深耕与探索,新华三已具备智能引领能力,利用大数据、智能算法和算力催生的人工智能、机器智能技术,依托数字大脑计划全力赋能高校,打造新型智慧校园的“教育数字大脑”。数据治理是高校信息化建设从“数字校园”量变到“智慧校园”质变的关键工作;湖南省教育网络协会理事长、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施荣华认为,要以大数据为基础,建设新型的学校管理系统,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以数据为支撑,简化各项事务处理流程。此次新型智慧校园专题研讨会暨西北民族大学智慧校园建设成果展,集中探索了科技赋能高等教育和校园建设的着力点和融合方向,体现了科技企业助力下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成果。随着教育信息化2.0的持续深入发展,未来新华三将携手众多高校及战略合作伙伴,持续为教育行业提供先进的技术与方案,加快高校的数字化与智慧化进程,赋能更多高校实现信息化2.0的教育创新。(摘编自东方网)

15

英国:2020年欧盟学生将继续享受本地学生的学费标准。

国外高校对于国际学生和本土学生的差别待遇,最直观的一点就体现在学费上:通常,本土学生的学费要远低于国际生源,比如中国留学生,一年学费最高可达到2万英镑。此前,欧盟学生的学费同英国本土学生相同,一年仅为9,250镑。但在英国脱欧公投之后,这一优待有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的数据,2016-17学年在英国大学就读的非英国学生总数为44.2万人,欧盟学生占国际生总数的约1/3,数量为13.8万人,本科生约为8万人,研究生近5万。但明年英国彻底脱欧之后,因为暴涨的国际生学费,申请英国大学的欧盟学生人数必然大幅下降。英国高等教育政策智库的报告显示,欧盟学生的数量会减少60%。于是,为了保住生源,避免高校生源断崖式下跌,很多大学联合起来游说政府改变学费政策。近日,新政策已经出台,据BBC新闻月初的报道,英国、威尔士和苏格兰大学的欧盟学生在英国脱欧后,将继续享受与本国学生相同的待遇。英国大学部长克里斯•斯基德莫尔宣布,无论是否达成脱欧协议,2020/21学年入学英国高等教育机构的欧盟学生都将享受英国本地学生的学费标准,以及同等的学生贷款和奖助学金政策,包括研究生学习阶段的经济支持。斯基德莫尔表示,尽管英国选择离开欧盟,但我们不会离开欧洲,作为国际化的高等教育机构,我们的大学因多样性而蓬勃发展。(摘编自《国际教育专才新闻》)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里瑟琦智库”的其他媒体的所有作品均为转载稿件,其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本网所刊载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版权人来函与本网联系。
浏览 (1296) | 评论 (0) | 评分(0) | 支持(0) | 反对(0) | 发布人:姜洁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里瑟琦智库 技术支持:骐云科技  沪ICP备18028872号-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