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
新闻检索
 
当前位置
新闻搜索
文章正文
教育部发布高校2019决算经费:7所高校2018年决算过百亿
里瑟琦智库    2019-09-06 19:56:19    文字:【】【】【
 

1

规范管理回归高校实习初心。

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对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做出规定。明确要求除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及岗位外,实习学生每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不得安排加班和夜班,劳动报酬原则上不低于相同岗位试用期工资标准的80%。大学生实习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除了加强实习组织管理,还需要企业、政府和社会等多方协同合作。用工企业应按照实习计划安排相关工作,主动了解实习学生的期望和诉求,合理适度地使用实习学生,避免简单重复劳动,尤其是超负荷工作,发放相应的工作报酬,实现“从用工到用人”的转变。长远看来,可探索推广现代学徒制,依据学生的个性需求选择实习形式,实行校企共同参与教学管理模式,确保实习学生的工作安全、合理薪酬等相关权益得到保障。(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2

海南省:本科高校将设“冬季小学期”。

海南省1+2+X高等教育总体布局已基本形成,即聚全省之力办好海南大学,实施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医学院提升工程,推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三亚学院、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特色发展,建设一批特色优势学科专业。海南所有本科高校将实施“冬季小学期”制,利用海南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气候优势以及冬季“候鸟型人才”聚集的优势,搭建柔性引才及人才培养新平台。(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3

教育部发布高校2019决算经费:7所高校2018年决算过百亿。

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018年决算经费数据于8月初公布。统计数据得知,2018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年度决算总经费已超过4000亿元,较2017年的3677亿元有大幅增长。数据显示,总决算排名前十的学校分别为:清华大学(276.44亿)、浙江大学(191.92亿)、北京大学(189.17亿)、上海交通大学(178.71亿)、中山大学(130.53亿)、复旦大学(114.99亿)、华中科技大学(103.92亿)、武汉大学(99.91亿)、同济大学(97.74亿)、吉林大学(97.24亿)。2018年决算经费均超过100亿元的有7所高校,比上一年多一所,华中科技大学也进入突破100亿元队列。清华大学2018年支出决算表显示,最大支出项为教育支出,合计160亿,其中高等教育支出占比高达97%,另外,用于来华留学教育的经费为5986.76万元。75所高校中,有三所高校决算数字未超过10亿,分别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其中,中央戏剧学院2018年决算只有4.23亿元。(摘编自《新京报》)

4

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赴俄罗斯开展探索中俄能源合作社会实践。

7月21日至31日,由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博士生、本科生共12名成员组成的暑期实践支队前往俄罗斯莫斯科及圣彼得堡开展调研实践活动。支队以“一带一路下中俄能源合作”为主题,调研中俄之间各领域的能源合作,探究"一带一路"下中俄能源合作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引导支队同学思考,作为能源专业的青年学子应该担负起怎样的历史责任。2019年又恰逢中俄建交70周年,中俄两国的合作变得更加密切。实践支队从高校、企业与公共部门三个角度出发,参访了莫斯科国立大学、莫斯科动力学院、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国家电网驻俄办公室、中海油服远东公司、中俄青年创业家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驻俄罗斯联邦大使馆等多家单位,对其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展开了调研探究。(摘编自清华大学新闻网)

5

北京大学:北大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启动《中华文明传播史》编纂研究项目。

7月29日上午,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国际合作项目“中华文明传播史”启动暨与商务印书馆、博睿出版社合作签约仪式在大雅堂举行。袁行霈从《中华文明传播史》编纂研究项目的意义、内容构成、研究团队、成果形式、配套条件与经费等方面介绍了该项目研究编纂设想。项目预期成果包括出版系列专题论文集、考察报告、文献资料集和多卷本《中华文明传播史》,希望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为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服务国家战略、强化国际学术合作、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提供新的探索。郝平在致辞中对《中华文明传播史》编纂研究项目启动表示祝贺,并充分肯定了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已取得的丰硕成果。他指出,这一项目对于北京大学人文学科的整体发展,对于北京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将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摘编自北京大学新闻网)

6

复旦大学:专家学者赴印尼雅加达和泗水访问。

7月22日至26日,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祁怀高、张家栋、薛松,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黄仁伟,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陈超群、贺嘉洁、宋菁菁一行七人赴印尼雅加达和泗水进行工作访问。团队访问了泗水的东爪哇国家建设大学(UPN “Veteran” Jawa Timur)和苏南·安贝伊斯兰大学(UIN Sunan Ampel)。在东爪哇国家建设大学社政学院,副系主任Nurhadi等教师参加了会议,与代表团就“一带一路”合作、印尼国家建设思想、地区经济一体化、印尼基层分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在苏南•安贝国立伊斯兰大学,社政学院系主任Muzakki和“中印尼研究中心”主任莉达(Ridha Amaliyah)等教师出席了会议。双方就中印尼人文交流和宗教交流进行了讨论。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加强了对东南亚的研究。(摘编自复旦大学新闻文化网)

7

上海交大: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来校调研。

8月5日,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一行来到上海交通大学,通过实地考察和座谈交流调研交大“双一流”建设与思政工作情况。交大认真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作为办学治校的根本性制度,健全领导决策运行体系。在深化“院为实体”改革、激发院系的内生动力和办学活力的过程中,确保党组织政治保证,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近年来,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形成了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推进“学在交大”改革,营造“立德、好学、乐教”的氛围,在“三全育人”上取得成效。经过多年的努力,交大已经建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办学格局。目前,学校“双一流”建设总体思路是“一流为目标;改革为动力;学科为基础;绩效为杠杆;贡献为职责”。翁铁慧对学校下一步工作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加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以立德树人为生命线,把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做好;二是将世界一流作为学校学科建设的目标,聚焦科技前沿、国家战略以及企业核心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注重相关研究平台建设。三要进一步深化人才队伍建设,在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注重引进人才与现有师资队伍之间的融合。(摘编自上海交通大学新闻学术网)

8

浙江大学:“建行杯”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工作交流会举行。

7月31日,“建行杯”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工作交流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互联网+”大赛已经成为我国双创洪流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浙江大学将立德树人贯穿办赛整体过程,以更全面、更国际、更中国、更教育、更创新的要求,进一步秉承浙大求是创新精神,弘扬浙江精神,举全校之力抓好赛事筹办保障工作。教育部高教司二级巡视员、综合处处长吴爱华表示,今年参加大赛人数已超过460万人,项目超过100万个。(摘编自浙江大学求是新闻网)

9

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全科教学实训中心落成启用。

教学实训中心的建成启用,进一步加快完善全科医生的培养体系,为杨浦区域内,乃至整个上海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学生和进修生临床后期实践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上海市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筹建,“杨浦区全科医生培训中心”成立将促进杨浦区“全专结合、上下联动、分级诊疗、区域协同”,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教学实训中心正式命名为“知道楼”,要功能是开展医学理论教学,模拟实训和人文培训。(摘编自同济大学新闻网)

10

中国人民大学:2019中国人民大学校友论坛举办。

2019中国人民大学校友论坛在贵州省遵义市成功举办。本年度论坛的主题为“传承红色文化 助推绿色发展”。在贵州多元、多彩的文化中,“红色文化”底蕴深厚,这个深厚的红色底蕴与人民大学的红色基因把贵州与人大校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让来自海内外的校友在遵义汇聚一堂,共同传承红色文化、助推绿色发展。随着贵州大数据、大扶贫、大生态三大战略的行动推进,贵州的发展进入了“换道超车”的新时期。(摘编自人大新闻)

11

太原理工大学:服务地方发展,推进“双一流”建设。

坚持“通专融合”,实施大类培养。学校以“学科相近,基础融通”为原则,将传统以单一学科背景下“专业对口”培养为主,转变为综合学科背景下的宽口径专业教育,52个专业划分为11个专业大类;整合人才培养方案,每个大类设置相同的或可互认的课程,形成面向各大类的、与相应专业培养方案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在实行大类培养过程中,每个专业大类开设“大类导论”课程,讲授大类的研究内容、应用领域、学科发展、知识体系、课程设置、研究方法、人才现状、就业前景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的职业发展与个人规划。突出自主成长,试行转专业制度;创新评价方法,激发教师内生动力;显著成效的取得离不开体制机制的保障。(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12

宁波职院:用现代学徒制培养扩招学生。

宁职院高度重视高职扩招工作,结合前期调研,根据社会生源的职业现状、年龄结构,从便于将来促进就业等方面考虑,按需开设专业。选拔合适的学生,宁职院开展的职业适应性测试分为“面试”和“机试”两个部分,由学校自主命题并组织考试。面试采用校企联合招考,全过程让企业专业人士参与人才选拔。宁职院将对扩招学生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将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强化系统学习,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以更灵活的教学方式提升扩招学生的成长空间,并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校企双方共同开展教学与实训,强化实践应用,让每个求学者最终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13

浙江财经大学:专业铸才通识育人,“全才”之思行“全人”之道。

近年来,浙江财经大学在打造一流本科教育过程中,稳步推进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通之道定位于“全才”型人才的培养,特别强调通过人文通识教育来完善、柔和与滋养学校的专业教育,使培养的学生达到知识结构上的博雅与通达、能力结构上的融通与理智、道德结构上的和谐与完善。“三三制”是确立人文通识教育的“三大方向”,即以“文字、文学、文化”为层级,架构人文通识教育体系的基石;建设“三类课程”,即通识核心课、一般通识课、通识周边课,构建立体化人文通识课程体系落实能力培养目标;通过“三个环节”,即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社会服务,拓宽以“文”化人的路径以实现通识教育路径,最终达成“一个话筒”(口头)、“一支笔”(笔头)、“一席书”(案头)的“三个一”能力目标。这一育人路径的成果形态,是以“读、写、说”三种核心能力为旨归,重视以文化人,最终达成专业铸才、通识育人的人文通识教育目标。(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14

“逃避式考研”实为推卸社会责任。

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8届本科毕业生“受雇工作”的比例为73.6%,连续5届持续下降;“正在读研”(16.8%)及“准备考研”(3.3%)的比例较2014届则分别增长3.2、1.4个百分点。若要问他们为什么选择考研,有极少数人认为考研是为了继续深造做研究;相当一部分人的回答是“为了就业”;更有一部分人自己也说不清,只是还不想工作,希望通过读研延缓进入社会的时限。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逃避式考研”。研究生,顾名思义,重在进行研究性学习。而在“逃避就业”心理支配下的考生,即便侥幸跻身研究生行列,也会缺乏浓厚的科研兴趣和明确的人生规划。于是,当别人享受着遨游知识海洋的欢乐时,他们感到无所适从。还有的人,因为“逃避就业”而考研,所以对研究生的身份抱有一种不切实际的过高预期,拿到了研究生入学通知书,就以为进了人生的“保温箱”,捧上了“铁饭碗”甚至“金饭碗”。而当心理预期不得兑现时,就滋生悲观失望、怨恨社会的情绪,甚至成为满身负能量的人。“逃避式考研”本质上企图逃避的是人生本应承担的责任,这是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的表现。抱有此种态度的人,往往没有看清或不愿意正视真实的社会。(摘编自《光明日报》)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里瑟琦智库”的其他媒体的所有作品均为转载稿件,其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本网所刊载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版权人来函与本网联系。
浏览 (1420) | 评论 (0) | 评分(0) | 支持(0) | 反对(0) | 发布人:姜洁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里瑟琦智库 技术支持:骐云科技  沪ICP备18028872号-1
友情链接